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
周乐秾 宜兴市惠人书友会创办人
关键词 认识“母鸡”
我来自宜兴丁蜀镇,在做紫砂壶的地方,我却做了读书会。我们惠人书友会至今办了十年了,对我而言,办这个读书会,就像树上的一片树叶掉下来,落叶归根的感觉。
(资料图片)
为什么我认为办读书会是落叶归根?因为我年轻时比较穷,长期的经济压力,让我感觉到要坚持自己的读书爱好,必须找一条路活下去,也才能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书。于是我下海经商,居然成功了。真正读书后我发现,读书和经商并不矛盾,读书海纳百川,具有很强的包容性。
现在我们的书友会会员,范围从宜兴覆盖到无锡,到全国,甚至到全世界。这也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,既然做读书活动,何不做一个更大圈子的读书会,把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?阅读要有世界眼光,我们书友会的定位就是当代优秀中外文学内容的推广。
多年来,我投入了百万元来买书,买完书后我亲自送给别人,比如最近我就在送作家庞余亮的《小先生》。有的作家知道我们在送书以后说,“你已经在帮我推广书了,这个书应该我来寄”,我拒绝了,作家的时间也很宝贵。几天后,我收到了这位作家寄来的一箱30本书。我是做公益的,他寄给我这么多书,我当时真的很感动。这一箱书我没有放在家里,而是送给了能写书评的读者们,远的地方我用快递寄,近的地方我挨家挨户像邮递员一样送上门。他们读了以后,我让他们一定要写书评,通过这种“滚动式”的方法来推广阅读。
其实做读书会,也是我的一个私心,我年轻时特别喜欢余华和周国平,我想见见他们,这是我最大的心愿。余华所有的书我都读过,为了见他,我还准备了二三十个问题。我后来通过多种途径,在浙江师范大学找到了他。我们在一起聊了两天。聊天过程形成的3万字文字,后来在新媒体中发布,阅读量超过1000万。
同样,周国平来我的读书会,也是我一辈子都想不到的事,可以说是一个奇迹。2015年见到他,我就把我收藏的他的《尼采:在世纪的转折点上》拿给他看。书上写满了我当时阅读时候的书评,他看了以后,在扉页写下:“乐秾,书中知己”,这本书我珍藏至今。
除了余华、周国平,惠人书友会还采访过毕飞宇、叶兆言、周晓枫,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、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不少大家名家。我们为什么要见他们?钱钟书说过一句话: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,觉得好吃,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?然而,我们惠人书友会就是一个要认识“母鸡”的书友会,看他们怎么“下蛋”的。余华写出了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周国平写了那么多哲理性的散文,我想看看他们为什么会写出来。当我跟作家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候,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伟大在哪里、才华在哪里。我还把他们带到我们惠人书友会的读者中,让大家感受作家的气质和创作状态。
通过零距离接触这些作家,我们读书会的会员从书本阅读,走向人的阅读;从全文阅读,到全民阅读,收获很大。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。
有一天我去理发,理发师与我很熟悉,我知道他平时也爱读书。他和我说,自己80岁的老母亲在医院住院,现在即将出院,6个子女没有一个人愿意接收照顾母亲。我听到这个事情以后感觉太奇怪了,怎么会这样!既然这位理发师爱看书,我就把我们读书会常年推荐的《弟弟最后的日子》拿给他看。他看后很受震撼,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,于是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另外5位兄弟姐妹,告诉他们,“妈妈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,我们的孩子都在看着我们,我们希望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的,我们就怎么对待我们的妈妈。”这封信我也拍了照片,我当时就想,一位普通的理发师,文化程度不高,竟然有了这种想法和境界,并成功让他的家人也有所改观,现在他的妈妈被子女轮流照顾得很好。这件事情,让我发现了读书的力量,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。
本报记者 姚依依 整理
本版图片:余萍 陈俨 摄
标签: